按照統籌布局、互聯互通、環境友好、適度超前的原則,科學構筑全省交通、水、電、氣和信息五大網絡,將基礎設施向鄉鎮延伸,全面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促進全島同城發展。 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加快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配置,爭創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踐范例。
This section introduces Hainan's planning fo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ublic service supply. Following the principal of 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full interconnection,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dvance planning and full coverage, Hainan plans to build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of transportation, water, electricity, gas and information in a way that the whole province can benefit from modern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It also endeavours to reform and innovate its social programs,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 utilities related to education, health and culture, and build a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covering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so that It will become a model in ensuring equal access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for all.
信息工程
“信息智能島”正在加快建設,全省已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三縱兩橫”的光纖骨干網絡,100M光纖入戶穩步推進,農村光纖通達鄉鎮并向建制村延伸,3G無線信號覆蓋全省98%以上地區,4G無線網絡建設全面啟動,網絡基礎設施傳輸和接入能力顯著增強。全省一體化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建成,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三大基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取得新進展。
“十二五”期間,完善覆蓋全島、有線和無線相結合的高速寬帶基礎網絡,實現互聯網、廣播電視網、電信網 “三網融合”,加快物聯網、云計算和旅游、民生、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打造數字海南、智慧城市,建設信息智能島。
燃氣工程
“十二五”期間,科學布局、分步建設全島天然氣站線,構建天然氣環島主干網。全省城鎮用天然氣5.96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15.35萬噸,全省城鎮燃氣氣化率達到90%以上。至2020年,全省城鎮用天然氣11.2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15.4萬噸,全省城鎮燃氣氣化率達到96%以上。建設天然氣汽車加氣站163座,形成規范、便捷、有序的車用天然氣加氣站體系。
水利發展
海南島水資源較為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07.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約3500立方米。獨流入海的河流共有154條,其中,南渡江、昌化江和萬泉河為本島主要河流,三大河流流域面積分別為7022平方公里、5150平方公里、3693平方公里,占全島面積的47%。建國后,海南充分利用這些水資源開發建設一大批水利工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
全省已有水庫,105座,其中,大型水庫10座,中型水庫76座,小(1)型水庫308座,小(2)型水庫711座?値烊104.76億立方米,灌溉面積約23.64萬公頃,水電站總裝機容孟79.46萬千瓦。已建成松濤灌區、長茅灌區、萬寧水庫灌區及小妹灌區,正在建設大廣壩灌區、紅嶺灌區,大隆灌區等大中型灌區,有效促進農業生產大發展。“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天角潭水庫、邁灣水庫、石碌水庫(擴建)和洋隆水庫等4座大中型水庫工程。
電力發展
全省已建成投產?陔姀S、洋浦電廠、清瀾電廠、南山電廠、大廣壩水電工程、東方電廠等一批電廠,環島230千伏“目”字形雙環網建成,110千伏及以下電網覆蓋全省,鄉鎮和行政村的通電率已達到100%。海南電網跨海聯網一期工程的投入使用結束了海南“電力孤島”的歷史。
綜合交通
建成粵海鐵路通道,既有西環線已開通到北京、上海、成都、長沙、西安和哈爾濱等6條國內線路.實現了與國內華北、華東、西南、華中、華南、西北和東北等重要地區的連接。2010年,2月建成通車的我國第一條海島高速鐵路—東環高速鐵路。全長308公里,2013年發送旅客且達1259.3萬人次。
全省已建成以環島高速公路為主動脈,“三縱四橫”國省道公路為主骨架,縣鄉村道支干相連,貫通東西南北、輻射全島的公路網絡。公路網總里程由1987年的,.28萬公里增加到2013年底的2.4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從無增加到757公里,環島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公路網密度達到73.31公里/百平方公里。2012年12月,我省首條旅游公路示范工程—萬寧石梅灣至大花角旅游公路開工建設,全長35公里。至2013年底,全省建成旅游公路84公里.在建64公里。
建成國家一類開放港口?诟、洋浦港及八所港、三亞港、清瀾港等主要港口;充分發揮地處南海聯接太平洋與印度洋水運航線的優勢,開通國內外航線142條。2011-2013年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三年突破1億噸。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成為我國第三個國際郵輪始發港。2013年進出境郵輪274艘次。進出境人員14.5萬人次。
全省已開通航線330條,其中,境內航線268條,港澳臺航線7條,國際航線55條。2013年,?诿捞m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達到1193.55萬人次和,286.69萬人次,海南成為我國少數同時擁有兩個過千萬旅客吞吐量機場的省份之一。通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海南共劃設三類20個低空空域,設立低空轉場航線6條,海南低空空域基本實現了無縫連接,走在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前列。2013年9月,作為全國首批飛行服務站的海南飛行服務站建成并投入試運行。至2013年底,海南共建成澹州通用航空機場、三亞直升機起降場、東方直升機場3個通用航空機場,海南通用航空飛機飛行數量突破6100架次。
基礎公共服務
2011-2015年實施教育、就業服務和農民增收、醫療衛生、養老保障和社會福利、保障性住房、公共文化體育等六大民生工程以及其他與民生建設相關的重點項目共21類75個。力爭在“十二五”時期,初步構建配置合理、公平均衡、水平適當、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國際旅游島建設成果全民共享,努力使全省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生活幸福感、尊嚴感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