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力 大幅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在2018年,第一、第二、第三產品占比分別為:20.7%、22.7%、56.6%。
【經濟總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謀劃出適合發揮海南優勢、符合全省發展定位的十二個重點產業,為海南經濟社會全面持續健康發展打牢根基。
2018年,海南全面啟動自貿試驗區建設,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結構優化、提質增效的良好態勢,與2012年相比,2018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9.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增長83.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4.8%,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9.4%和88.8%。
【工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堅持集約、集群、環保、園區化、高技術的方向,培優做精新型特色工業,新型工業效益提升,醫藥、低碳制造業等產業發展良好。
【農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發揮自然生態優勢,逐步建立健全熱帶 特色高效農業體系,大力發展南繁育制種、特色種植養殖、深海養 殖、農產品加工等綠色產業,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省和出口食品農產 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扎實推進,涌現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 色農產品品牌。農業結構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顯效,熱帶水果豐產豐 收,冬季瓜菜產銷兩旺,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帶動農民增收能 力增強。
【服務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始終堅持構建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高技術、健康、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均實現較快發展,服務業結構持續優化,占GDP比重呈逐年上升態勢。2018年實現增加值2736.2億元,比上年增長6.8%,對全省經濟總量的貢獻率為66.9%。
【旅游產業】
海南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旅游業及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全方位推進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設,逐漸形成“日月同輝滿天星、全省處處是美景”的旅游新格局。
2018年,接待游客總人數7627.4萬人次,增長11.8%,其中,入境游客126.4萬人次,增長12.9%。
【互聯網產業】
互聯網產業保持高速發展。阿里巴巴、騰訊等龍頭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全國第一個區塊鏈試驗區在海南生態軟件園設立,首家國際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在?诮遗七\營,2018年互聯網產業收入突破600億元,增長40%。
深化改革 擴大開放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積極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堅決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和路徑,奮力扛起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的責任擔當。
【擴大對外開放】
全方位開展區域性、國際性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及高層次外交外事活動。緊抓國家加強周邊外交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機遇,積極融入并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大力推進三亞首腦外交和休閑外交基地、博鰲國家公共外交基地、萬寧中非合作交流促進基地和?趪壹墐S務交流示范區建設。
【創新引領改革】
創新引領改革,海南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率先在全國啟動并基本完成省級黨政機構改革,大力推進省域"多規合一”改革、新一輪農墾改革、"放管服"改革、司法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改增"和資源稅改革、"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實現異地就醫結算等一系列引領性、標志性改革落地見效。
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擴大服務業雙向開放。拓展國際航線,擴大免簽范圍,進一步放寬離島免稅政策,加快發展郵輪游艇產業、低空旅游產業。
文化事業 繁榮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緊跟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成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一批文化設施,創作出一批優秀影視、文化、音樂、舞蹈藝術作品,精心打造三大國際體育品牌賽事,文化體育事業發展亮點頻現,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社會民生 極大改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堅定不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公平合理、普惠性強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落實落細各項民生實事,最大限度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民生福祉得到大幅提升。
民生工程涵蓋社會保障、勞動就業、住房保障、脫貧攻堅、教育事業、醫療衛生。
黨的建設 成效顯著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堅持把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抓。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