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祖國南端最大的島嶼省份,古稱瓊崖。據明代《正德瓊臺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
建置沿革
秦:秦設南海、桂林和象3郡,其時海南為象郡外激。
西漢: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設珠崖、澹耳2郡16縣。從此,海南正式列入中國版圖。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復置朱崖縣,屬合浦郡。
三國:吳赤烏五年((242年),在雷州半島南端的徐聞復置珠崖郡,領珠官、朱盧、徐聞3縣,屬交州。
晉: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入合浦郡,朱盧縣改為袱帽縣。堆唱、朱官2縣,屬合浦郡。
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535年一546年),冼夫人向朝廷請命,以漢澹耳郡地立崖州,屬廣州都督府!侗笔贰贰端鍟肪d:“海南澹耳歸附者千余恫110,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出處。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崖州為珠崖郡;大業六年(610年),析出珠崖郡一部分,增置澹耳、臨振2郡。隋代在今海南境內設有珠崖、澹耳、臨振3郡,轄12縣,屬揚州。
唐:貞觀元年(627年),設崖州都督府,轄崖州、澹州、振州3州13縣;貞元五年(789年),停崖州都督府,設瓊州都督府,轄瓊、崖、澹、振、萬安5州23縣。海南稱“瓊”自此開始。
北宋: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島北部崖州并入瓊州,島南部振州改為崖州,至此,海南境內設瓊、崖、澹、萬安4州13縣:熙寧六年(1073年),設瓊管安撫司,為海南最高行政機構,轄昌化、萬安、珠崖3個軍,屬廣南西路。
南宋: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廢昌化、萬安、吉陽3個軍為縣;紹興十三年(1143年),復萬安、吉陽2個軍;次年,復昌化軍(后改為南寧軍)。至此,海南行政建置為瓊州和萬安、吉陽、南寧3軍10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瓊州路安撫司,屬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天歷二年(1329年),升定安縣為南建州。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后,設乾寧軍民安撫司和南寧軍、萬安軍、吉陽軍、南建州,屬廣西行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吉陽軍為崖州,萬安軍為萬州,南寧軍為澹州,降南建州為定安縣;洪武三年(1370年),瓊州府領崖、澹、萬3州13縣,屬廣東等處行中書省。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以前,瓊州府領崖、澹、萬3州10縣,屬廣東省。三十一年( 1905年),以五指山為界,山北為瓊州府,山南為崖州直隸州,均屬廣東省。
中華民國:民國元年(1912年),在海南設瓊崖綏靖處,管轄13縣。民國38年(1949年),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同時成立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領域包括海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群島及其附屬島嶼和海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5月,海南解放,設立海南軍政委員會,管轄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和17市縣。1951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管轄1市16縣。1952年7月,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0月改為自治州)。1984年,0月,成立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1987年9月,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并將海南島劃為經濟特區,直轄19個市縣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2002年,調整?谑、瓊山市行政區劃,撤銷瓊山市建置。2012年設立三沙市,全省直轄19個市縣。
南疆史事
西漢時期,朝廷派地方官員巡視今南海一帶水域。
唐代,將”漲海”(即今南海諸島)列入中國版圖,由崖州都督府統轄;其時,南海水域己成為“廣州通夷海道”。在西沙甘泉島一帶已有海南漁民生活居住。
宋代,稱南海諸島為“千里長沙”“萬里石塘”,屬吉陽軍和昌化軍巡視范圍。白沙津(今?诎咨抽T》成為“海上絲細之路”中轉站。
元代,派天文學家郭守敬到西沙進行天文測量,行使主權;元將史弼曾到“萬里石塘”(即今南海)巡視。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巡察“萬里石塘”“石星石塘”“萬里長沙”(即今南 海諸島)。正德七年(1512年),立海防營于萬州,管轄南海諸島。其時,海南漁民已持“更路簿”在南海捕撈生產。
清代,兩廣總督府派遺“伏波”“廣金”“璨航”三艘軍艦巡視西沙群島,查明島嶼,5座,命名勒石,并在永興島升旗鳴炮,申明主權。
民國23年(1934年),國民政府審定并編印《中國南海各島嶼圖》;民國35年(1946年),指派高級專員分乘“永興”“中建”‘,太平”“中業”等軍艦接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并在永興島、太平島豎碑紀念。
1959年3月,成立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委托海南行政公署管理,負責行使西南中沙群島及其附屬海域的主權與管轄權。
1988年海南建省,設立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2012年6月,設立三沙市,管轄西南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城鎮變遷
海南古代筑城歷史,大體可分三個時期:形成期、發展期和高峰期。西漢時期首先從瓊北、瓊西北沿海地區開始筑城,這是海南城鎮的形成期;隋唐時期逐漸延伸到環島四周的沿海地區筑城,這是海南城鎮的發展期;明代以建立衛所和重要軍事據點為主,開始大規模筑城并誼及海南島的各個區域.進入海南古代城鎮建設的高峰期。
清末民初,“西風東漸”.騎樓興建,街區擴大.漸成特色。海南解放后.城鎮建設逐漸拓展。建省辦經濟特區后。海南城鎮建設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城鎮記憶
西漢以來,歷代中原移民不斷遷入,海南島逐漸出現以嶺南風格為主的傳統民居。清末民初,南洋華僑將各地建筑風格帶回海南.?、文城、鋪前、崖城等沿海城鎮逐步形成騎樓街區,出現了“瓊山會館”“蔡家宅”“符家宅”等一批具有濃郁南洋風情、中西合璧的特色建筑。
從1950年到1988年,海南城鎮建設進入發展新階段,?、三亞等主要城市拉開建設骨架。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后,城鎮建設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城市規模逐漸擴大,熱帶特色現代城市風貌逐步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