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l9dse"><acronym id="l9dse"></acronym></li>

          <rp id="l9dse"><object id="l9dse"><input id="l9dse"></input></object></rp>
          <th id="l9dse"></th>

          <dd id="l9dse"></dd>
          <span id="l9dse"><listing id="l9dse"></listing></span>

          <th id="l9dse"></th>
            當前位置: > 首頁 > 展館動態 >

            海南出臺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2-2025年)

            時間:2022-10-16
            經海南省政府同意,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會同省林業局日前組織編制出臺《海南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2020-2025年海南營造和修復紅樹林5235公頃。


            《方案》要求

            對海南省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推進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建設,逐步完成自然保護地內的養殖塘等開發性、生產性活動的清退,恢復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在適宜恢復區域營造紅樹林,在退化區域實施撫育和提質改造,擴大紅樹林面積,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2020-2025年營造和修復紅樹林5235公頃,其中,營造紅樹林2035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 3200公頃。2020-2021年,已營造紅樹林823.3公頃,2022-2025年計劃營造紅樹林不少于1200公頃。
             

            《方案》指出

            實施紅樹林整體保護,優先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嚴格紅樹林地用途管制,加強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管理。在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中,按照應劃盡劃、應保盡保的要求,將紅樹林相關自然保護地,以及自然保護地外的紅樹林、紅樹林適宜恢復區域,統籌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不得占用現狀耕地,從嚴管控涉及紅樹林的人為活動,紅樹林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可在有效實施用途管制、不影響紅樹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前提下,開展適度的林下科普體驗、生態旅游以及生態養殖,經依法批準進行的科學研究觀測、標本采集等活動。調整優化和新建紅樹林自然保護地,有序清退自然保護地內養殖塘,加強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建設。據調查,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地內宜林養殖塘共有1940公頃,按照“先易后難、逐步清退”的原則,優先選擇退塘難度小,工程可行性高的部分宜林養殖塘開展退塘還濕還林行動。


            《方案》強調

            要強化紅樹林生態修復的規劃指導,統籌紅樹林保護修復規劃,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加快制定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自然保護地建設重大工程規劃及濕地保護“十四五”實施規劃。
             
            一是科學營造紅樹林。在紅樹林資源現狀調查的基礎上,科學論證、合理確定紅樹林適宜恢復地。在現有宜林養殖塘的基礎上,科學營造紅樹林,堅持宜林盡林,優先選用本地紅樹物種,擴大紅樹林面積。2022-2025年,營造紅樹林共1211.7公頃。
             
            二是修復現有紅樹林。統籌開展現有紅樹林生態系統中林地、潮溝、林外光灘、淺水水域等區域的修復,特別是對有害生物入侵、生境退化的紅樹林等進行撫育,采取補植補造、樹種改造、有害生物清除、未成林地及疏林地修復、潮溝和光灘恢復等措施,對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修復,提高生物多樣性。2020-2025年,修復現有紅樹林3200公頃。
             
            三是保護珍稀瀕危紅樹物種。開展珍稀瀕危紅樹植物調查、監測和評估,加強對紅欖李、水椰、海南海桑、卵葉海桑、木果楝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搶救性保護修復,開展珍稀瀕危物種的種苗繁育和栽培技術研究,擴大珍稀瀕危物種面積。
             
            四是加強后期管護。對新營造的紅樹林采取嚴格的保育措施,落實管護責任,對成活率不達標或分布不均的地塊進行補植。
             
            五是防控有害生物,保障紅樹林種苗供應。在全省有紅樹林分布區域開展薇甘菊、魚藤、藤壺等外來有害生物、本土有害生物的調查和風險評估。在全省范圍內對現有紅樹林種苗基地進行摸底調查,在紅樹林恢復重點區域,擬新建1個100畝紅樹林育苗基地,改造3個紅樹林育苗基地設施。
             

            《方案》還要求

            強化紅樹林科技支撐,加強紅樹林監測與評估,完善紅樹林保護修復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在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加掛“海南省紅樹林研究院”牌子,成立由全國紅樹林、濕地、野生動植物、生態等方面知名專家組成紅樹林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鼓勵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紅樹林修復研究,鼓勵省內高校設立紅樹林保護相關專業;建立紅樹林動態數據庫及監測體系,每年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結合地面調查的方式,進行紅樹林面積的動態更新,并對重點監測區域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全過程跟蹤評估,對紅樹林生態修復項目區域的生態環境、項目實施情況、生態系統恢復效果、防災減災能力和綜合效益進行長期監測與評估;完善保護立法,完善地方紅樹林保護修復制度,加強執法監管,利用遙感手段開展森林督查、“綠衛”森林執法專項行動等工作,嚴厲打擊破壞紅樹林資源行為,對破壞紅樹林的案件依法處置。


            图片区小说区av区

              <li id="l9dse"><acronym id="l9dse"></acronym></li>

                  <rp id="l9dse"><object id="l9dse"><input id="l9dse"></input></object></rp>
                  <th id="l9dse"></th>

                  <dd id="l9dse"></dd>
                  <span id="l9dse"><listing id="l9dse"></listing></span>

                  <th id="l9dse"></th>